心中陽光,筆底溫情——讀史鐵生《我與地壇》的感悟

管淑平

管淑平,男,大學在校學生,文學愛好者,山東省泰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曾經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中國民族報》《中國電視報》《中國青年報》《中國老年報》《香港文彙報》《語言文字報》《時代青年》《當代文萃》《東方女性》《新傳奇》《新教育》《學生·家長·社會》《農村農業農民》《智慧引航》《成功密碼》《五月風》《思維與智慧》等報紙與雜誌發表文章。

 

生活的瑣碎如水奔流,不經意間一朵小浪花的歡騰,就足以讓心靈難以招架。然而,當我手捧著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本書時,心中的煩惱早已便煙消雲散。

邂逅這本書是在中學。那時的我人人正青春,然而屢屢碰壁的成績,卻又不得不令我心生煩悶。白白的試卷,紅紅的大叉,讓我頓時就有一種將試卷撕掉的念頭。這時候,在身旁的母親便耐心地叮嚀了一句:「覺得煩悶的時候,就讀讀史鐵生吧!」說著,母親就將一本用紫色書皮包裝過的書遞了過來。

走進這本書中,我的性情也變化了不少,從原來的做事急躁,到後來的從容穩重。是的,在偉人的面前,我的那些矯情就太微不足道了!史鐵生對生命的思考是從他的殘疾開始的。他常搖著輪椅到地壇上靜靜地待著,感念母親,讀書寫作,思考命運和人生。

地壇,是作者家旁的一個園子,那裏有他精神的皈依。「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了翅膀,忽然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漏水在草葉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地摔開了萬道金光。」

作者坐在地壇中,時間從他身邊輕輕的流過去,然而思想的精華早已經漫過了他的心上。一個普通的園子,在作者的筆下生了花,變得盎然而有生氣。更令人敬佩的是,從這短短的話語中,就能聯想到一幅畫,感知到他筆觸的舒朗,情感的細膩,思緒的飛揚。

作家王蒙曾說:「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蕩,才能逍遙地生活在天地之間。」讀史鐵生的文字就是這樣,給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量。就像他在文章所寫:「它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退了門閉上炫耀的朱紅。」

這裏的「它」其實是祭壇,祭壇能剝蝕琉璃,能淡退朱紅嗎?本是一個被動句,作者卻用了主動,究竟想表達何種意味呢?經過仔細思考,不難發現,作者應該是想說地壇主動的丟掉了身上的那些浮華,慢慢地悟出了生命的真諦。不錯的,這就是史鐵生,既偉岸又睿智,你讀著他筆下的那些文字,心裏也是明明淨淨的,充滿了力量。

 

書名:我與地壇

作者:史鐵生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