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青營過後,我們都變了

譚淳太

 

 

每年的十月之際,學校都會組織初三同學參加慈青營。今年,我們升上了初三,便有幸參與了此活動。鑑於疫情的逐漸退散,今年的慈青營回復了以往的兩日一夜模式。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短短兩天,便讓我獲益良多。

今年的活動圍繞著紅、黃、藍、綠四種顏色進行,分別象徵著行動、關係、組織,和邏輯四種能力。在現實中,每個人各有所長。有些人擅長交際,有些人擅長分析,有些人擅長領導。事實上,我們總是顧著羨慕別人的能力,而忽略了自身的才華。因此,了解自己,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那裡,我們表現得很活躍。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室外活動,有「過橋」挑戰,「鼻子碰鈴鐺」挑戰,還有集體通過翹翹板。而透過各式各樣的遊戲,不知不覺間我們變得更團結,也更懂得為別人思考。到了晚上,我們更是參與了高空練習,刺激的同時也讓大多數的學生們都成功挑戰了自我。我逐漸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次休閒和玩耍的機會,更是突破自我,尋找自身定位的過程。

在兩天的過程中,我們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單單是有籌劃者,參與者,還有幫手,和思考策略等數不盡的分工。而我們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找到屬於自己的崗位。通過群策群力,最終達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目標。而在高空練習中,有人挑戰時,便有人主動在下拉繩。過程中,我們悄悄地背起了責任,卻毫無怨言。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我們也逐漸變得有擔當。

兩天的時間很快便過去了。但是,這看似輕鬆的活動卻帶給了我無數的感觸。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漸漸地變得團結有愛,也學會了勇於擔起責任。從一系列的活動挑戰中,我們認識了全新的自我,並找到了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定位。慈青營對我來說,是一場終身難忘的「畢業旅行」。如果可以,我還想再回到那幾天的時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