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延
陳青延,湖南省南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勞動模範,有作品發表在《瞭望》《牡丹》《金田》《駿馬》《躬耕》《陽光》《歲月》《遼河》《五月風》《松花江》《龍門陣》《小說月刊》《新疆日報》《鄉鎮論壇》《中國電視報》《中國建設報》《中國政府採購報》《中國青年作家報》等海內外兩百多家報刊。偶爾有作品獲得徵文獎勵,並有作品被選入中考真題。
冬日匆匆過,轉眼又迎春。隨著2023年的冬季即將過去,兩春夾一冬,暖烘烘的春節已款款向我們走來的時候,我家鄉的人們便紛紛開始在自家的灶台上炸著黃炸肉,備好年貨,迎接著新春佳節的到來。就這樣,伴隨著酥脆黃炸肉香味的飄溢,家鄉的年味就日漸日濃起來了。
黃炸肉,在我家鄉人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年團年飯的餐桌上來講,都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美食。這種炸酥肉,不但製作工藝比較簡單,而且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同時在過年的期間,一家人把這種油炸食物端上餐桌,不但有“存財”的寓意,代表著在新的一年裏,財運亨通,富貴吉祥;而且每一個家庭都希望每一個成員吃上這種油炸食物可以驅邪避災,在新的一年裏都能夠萬事順利!
在我的家鄉,雖說人們製作黃炸肉比較簡單,但還是要掌握有一定的技術。譬如大家把五花肉洗乾淨去掉肉皮,在砧板上切成長方條條,放進用水、雞蛋、薑末與麵粉或糯米粉或紅薯澱粉調好的黏性漿糊糊裏,順著一個攪拌一會後,拿到油鍋炸時,就要把握好火候,讓酥肉炸出金黃色來時,就要立刻拿漏勺撈起,倒入盆子裏。要不然,炸老了,就會變黑,吃起來口感就不會香甜酥脆。
清代慈禧有詩云:“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毋庸置疑,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就是父母的愛。父母一生的願望就是為了讓孩子過得好。在我年少的時候,每年的年關一到,母親都要在家裏忙碌著炸薯片、拍甜酒、炒花生、打磁粑等,特別是父親,總要來回走幾十裏鄉路,從鎮上買回麵粉、豬肉等,給家裏炸酥肉、炸肉丸、做蛋卷等。可以說,我從孩童時代起,每年過年都是享用著包裹著父母深愛的年貨美味而長大成人的。
至今,在我的腦海中,還不斷閃現著兒時每年過年前母親用洗淨的沙子放入鍋裏一起炒紅薯片,父親系上圍兜,手拿漏勺炸黃炸肉的情景。尤其在我的記憶深處,難以忘懷的是,每年父母炒紅薯片和炸黃炸肉時,嘴饞的我都會圍著灶台轉來轉去,每每這時,父母見狀就會從鍋裏撈出一點紅薯片黃炸肉什麼的,裝進一只碗裏冷卻,叫我嘗嘗味。
實實在在地說,過年期間,有父母愛著的孩子,過得有多麼的溫馨與幸福啊!有父母備年貨的孩子,感到年味有多麼的濃烈與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