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爾行
進食,是生物為了維持生命力而進行的攝取營養和能量的活動,這也是所有動物的基本本能。儘管飲食的初衷只是為了生存,但中國古代的先人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所謂「民以食為天」,從先秦時期開始,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和習慣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如食材的選擇、烹飪技巧、飲食習慣、口味偏好以及相關的禮節都在不斷地演變中。其中,中國的菜系的多樣性令人驚嘆,從魯菜、川菜、粵菜到蘇菜等四大菜系,如果深入研究,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八到十種以上的菜系,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中國菜的特點可以用「色、香、味、意、形」五個字來概括,這也被稱為「國菜五品」。中國菜的香氣濃郁,並會根據各地的風味來調整調味料的使用。在這個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背景下,澳門這個特別行政區的獨特魅力就顯得尤為突出,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融合了彼此的精華。
正因為這種獨特的文化交融,澳門的美食風味也變得獨一無二。我最喜歡的是澳門的土生葡菜。這是澳門的特色美食,起源於澳葡時代,如葡撻、葡國雞、馬介休球等。這些菜式並非完全由葡萄牙引入,而是結合了中葡兩地的飲食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澳門菜。在葡國菜中,馬介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食材,甚至可以說一道菜若沒有了馬介休,它就不能稱之為葡國菜。馬介休的鹹度,其實遠遠超出中式咸魚的味道,這種天然風味的魚類,在澳葡美食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在甜點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葡式蛋撻。這款奶油酥皮點心的餡料,可謂與傳統的蛋塔有所不同。傳統蛋撻的內餡是由雞蛋和糖水製成的布丁餡,而葡式蛋撻則是用牛奶和鮮奶油所製成,烘烤後會形成不規則的焦斑,香味更加濃郁。同時,蛋撻皮的酥脆口感與內餡的滑順相互結合,充分展現了葡式甜點的獨特滋味,這也成為了澳門人心中最美好的記憶,更是我生長在澳門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