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社交

楊志豔

暢銷書作者。作品散見於《讀者》《散文選刊》《演講與口才》《佛山文藝》《散文》《好日子》《做人與處世》《思維與智慧》《37度女人》《新青年》等刊。

每天,當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鳥兒們引頸高歌,人類從夢中蘇醒,開始著手新一天的忙碌。當時光的分針與秒針依次滴滴答答沿順時針旋轉了很多次以後,夕陽開始席捲大地,倦鳥歸巢人返家,夜色關上了沉重的大門,唯有“夕陽西下餘暉盡”的寂靜夜晚,大地上的萬物才會進入各自安好的休憩狀態。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的生活方式悄然發生了改變,自從有了智能手機,好多人起床後眼睛恨不能貼在螢幕上,手指也不閑著,長時間持續地在螢幕上點擊,簡直比工地上的打樁機還要勤奮,似乎一整天的社交甘願封閉在小小的手機裏。反正是缺了啥都成,但千萬不能缺手機,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只要有一機傍手,仿若能解世間千般憂愁,萬般惆悵。大有“誰言魚水歡,水竭魚枯鱗”的相依相偎之感。

現代人的工作是離不開手機的。如若出差,可以通過手機購買高鐵票、飛機票、汽車票等等,比過去便利快捷。隨著微信的推廣應用,好多單位或者公司自發的建立了微信群,可以把開會的通知發放到群裏,各類值班表盡情在群裏傳閱,這種群時時要求工作留有痕跡,於是文明創建入戶社區的工作動態也會相應地拍照留存分享進群。上級部門為了推動工作進程,依然熱衷於建群,以便時時瞭解跟蹤掌控,必要時還要上傳相關資料和照片,所以上班要關注群消息,真可謂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下班後手機依然不得空閒,特別是有些銷售公司,幾乎每天都召開手機“雲會議”,管理者會對各片區當天的銷售的情況進行匯總考核,兌現資金,傳達下一步的工作指令。並且時下有些單位連上班都採用手機打卡,人類已經渾然不覺間被手機侵佔了,畢竟怠慢誰也不敢怠慢了工作呀!

其實手機在一定程度上還扮演著情侶之間“粘合劑”與“分散場”的角色。我曾經見識過一回最真實的例子:女孩子結識了一位對她有愛慕之心的男孩子,認識伊始時,他們在微信裏聊得熱火朝天,可是漸漸地那位男孩子對她的資訊從秒回變成了輪回,還推託說是自己工作忙,女孩子想著男子漢本應以事業為重,所以也並沒有覺得不妥。後來,女孩子與閨蜜一起逛街,男孩子來接她時順便邀請閨蜜一起吃了飯,席間閨蜜用手機添加了男孩子為好友,這本來也很正常,但有一次她與男孩子一起到閨蜜的公寓時,她發現准男友的手機並沒有開移動數據,竟自動連接上了閨蜜家室內的WiFi,要知道密碼是閨蜜的生日呢!

事隔不久,女孩子在朋友圈裏分享了自己的小廚藝,並配了一段精心打造的文字,於是好些朋友都給她點了贊,她正在沾沾自喜時,卻發現她的男朋友居然漏掉了自己的點贊,但卻沒忘給她的閨蜜點贊。於是女孩子生氣了,直接把閨蜜朋友圈裏發的那棵漂亮的風景樹複製給了那位男孩子,並附了一句:願你站成永恆。一段感情就這樣看似無疾而終地結束了,究其戛然而止的原因無非是女孩子透過那些蛛絲馬跡的細節,找到了男友喜新厭舊的本質。她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戀人對其製作的美食選擇視而不見,而對別的女孩子卻熱情似火,這足以說明他不在乎自己。驀然間回想戀情始末,其間那個男孩子似乎從來都沒有給自己送過一朵花,更別提送一件像樣的禮物了,而自己卻傻傻地付出,多麼不值!其實說來應該感謝手機,循著那些細枝末節,她毫不費力地找到了對象的真實心跡,原來新鮮感才是男孩子的最愛,既然緣分已然走到了盡頭,女孩子果斷地摒棄掉這段孽緣,尋找下一站可以相伴終身的正緣。

人類做夢都沒想到有朝一日手機居然成了國人最重要的網路社交場合,手機裏潛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愛恨情仇”。有人說手機一打開,撲面而來的互聯網海量資訊讓世界天涯若比鄰,人類把自己囚禁在手機交談、點贊或者投票之類的泛泛之交上,卻忘了放下手機,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去找尋現實生活中真正的莫逆之交,畢竟有儀式感的暢談比那些虛擬的贊要美妙許多。

不要被手機徹底奴役,它只是一個方便人類衣食住行的工具。我們要把更多有限的時間浪費在身邊美好的人和事身上,尤其是新春佳節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們更應該走出互聯網時時掌控的生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奇妙,體驗一回生活的樂趣,並且懷著饒有興味的姿態去細細品讀一本書,才是真正地不枉此生來人世間走一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