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於現狀還是計劃未來

司徒玥明

 

想必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的經驗。在工作跟遊戲之間,比起背負工作上的壓力,相信更多人會偏向於遊戲,因為他們喜歡用遊戲來逃避壓力,於是便有了“拖延症”的存在。這時,引發出來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說,你會因為花過多時間去玩樂導致工作到最後都沒做成,又或者因為只顧著打遊戲令自己隔天沒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等等,即使是這樣,有很多人也不願意去改變,只想安於現狀。

還記得《論語‧衛靈公》中,孔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指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預防可能發生的事態變化,眼前很快就會有憂患的事情發生。舉個例子,假如現在在你手中的咖啡灑在了地上,會是因為你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蓋子沒有蓋好。那要是從你拿到咖啡的那一刻起就檢查清楚蓋子是否有蓋好的話,結果就會變得不一樣。把這件小事帶出的道理應用到我們的人生中也是一樣的,有長遠的安排,預計可能發生的問題,才能減少日後的煩惱,這正正就是孔子想要表達的人生道理,同時也是治國之道。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古代歷史的朝代變遷都離不開一個循環:戰亂,統一,興盛,衰退,再到戰亂。我們能發現,各個朝代的滅亡的原因都離不開制度崩潰,民亂和外敵入侵,古人從前人的經驗中取得教訓,不斷改革、進步。要管治一個國家,需要的有法律、制度,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令到國家一直都強盛安定,此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很重要,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好的君王,應該備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即使國家現時處於興盛的狀態,也要不斷反思和完善政策、民生上的問題,盡力讓每個市民都得到平等的對待。正所謂“思者慮遠,遠慮者安,無慮者危”只要有這樣的心態才能把大大小小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預測有可能遇到的危機,當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從容不迫地面對。

回歸日常生活當中,不免有人會有“我還年輕”、“再拖一拖,我想我能在限時之內做完”、“我現在過得挺好的,以後的事情以後再想”的想法。他們認為有規劃的人生會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所以他們更喜歡隨波逐流,從來都不會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只過好現在的安穩生活,不為未來作準備。相反,有些人會給自己制定很多目標,不斷突破、超越自我,一點點地累積經驗。事實上,每天不停奮力地追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的確很累,但這樣才真正會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充實,並能讓未來的生活輕鬆許多。伯恩斯坦曾經說過“想要成就偉大的目標,你需要的是計劃,以及不太夠的時間”做任何事都需要時間,當你計劃好一切,你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實現你所追求的目標。如果人生是一座錯綜複雜的迷宮,那麼目標便是引領我們往想要的方向的導航,擁有明確的目標,才不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碰壁”,可以更快地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正如《紅樓夢》中所寫的一句話“放長線,釣大魚”,將來的幸福取決於現在所付出的努力,與其日復一日盲目地前行,倒不如放遠目光,拒絕拖延,不斷邁步向前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