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如海、記憶如水——我讀汪曾褀《五味和四方食事》有感

朱嘉培

不論是汪曾祺的《五味》還是《四方食事》,關於鹹味的篇幅都少於其他的味道。說起來味道,甜的大家都一定會先想到「甜蜜」和「喜悅」;酸就會想到「辛酸」和「委屈」;苦就代表「窮苦」和「傷心」;辣則是「刺激」的代表,那鹹味呢?我在看一些關於美食的文章中,一般都不會特別說到它,在抒情時更不會提到它。

在我的人生中,鹹味是很複雜的,它介於「滿足」和「討厭」之間。鹹味是我們最難理解的味道,形象地說它就是鹽的話,撒在餃子餡中的鹽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愛,撒太多的話,吃的人會嫌這餃子太鹹;撒得太少的話,他們又會覺得味道太淡。鹹這味道的濃度,比起其他味道都難以拿捏,比如我們總會挑剔生活中的細節,不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


而我們是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就最難品嚐到鹽的哲理。父母在我的生活中,就像廚師一樣不停往我們的人生中放鹽。每天早上,我穿衣服,父母都會不停地問我「溫暖嗎?」;吃午飯時又會問我「還會餓嗎?」;放學後繼續「今天過得如何?」他們總會有很多問題,而我總是不懂得珍惜這些一句又一句的問候。如《五味》所寫,鹽主要就有海鹽、湖鹽、岩鹽等種類,而父母每一刻都在想為我們撒哪種鹽,而我們並不能分辨到各種鹽類的差別,只知道它們都是愛的表現。但如果在細心品嚐後,我們便能體會到他們的關愛。

所謂鹽的哲理,除了教會我珍惜身邊的事物之外,還教會了我要把握機會及時去愛。在學校中,同學是我們的好伙伴,他們和我是最有默契的朋友,也是在暴雨來時少數會為我撐傘的良朋知己。在他們面前,我甚麼也可以高談闊論,更勇敢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在他們面前,我們之間甚麼都能分享,我們聚在一起就像餃子一樣,但彼此之間又不是融合在一起的,總有一些埋藏在心底的話不會說出來。就像每次分別時也不敢說出那句「你不要離開我」,分別後又說不出那句「我很想念你」。我們總不能把握給朋友放鹽的時機,習慣裝出一副「我沒事」的表情,不敢把心底的熱情拿出來款待對方,不敢拿出最真摯的友愛去對待對方。
每當我聽到時間的聲音,就會看到親人們的照片變得越來越模糊,朋友們的照片也逐漸褪色。人們常說,時間能治療一切;我卻認為時間是無情的海浪,即便將我們最為珍視的事物刻在石頭上,也終有一天會被磨平,會被沖淡,會被遺忘。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你和親友相處的時間也在一點一滴地逝去。既然,與家人和朋友的離別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把握和他們相處的時光,能在彼此陪伴的時候,珍惜每一顆由愛所製作出來的精鹽。相對地,我們同時更要把握光陰,將擁有的精鹽撒在他人的身上。

關於鹽的哲理,我很感謝汪曾褀先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明白鹽也是我們生活中愛的泉源。要知道,每一顆鹽巴都代表着愛,而它的鹹味更教會了我們甚麼是滿足、感激和幸福。此時,母親敲了一下房門說,「功課寫完了嗎?」當下的我,聞到有一股老火湯的味道傳來,於是臉上便掛着笑容往她的方向去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