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樺
在放學的路上,路邊傳來一把沙啞低沉的聲音:「新鮮出爐的鮮肉包子,一個八元,兩個十五元。」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奶奶在攤子說道。掀開鍋子,香氣撲鼻而來,我看著白白胖胖的大包子,腦海裏浮現起小時候與曾祖母的故事。
從小到大,曾祖母都非常疼愛我。在父母忙碌的時候,她會接送我放學,並且照顧我的起居飲食。還記得,有一次曾祖母接我放學,就在路上的那個攤子給我買了一個大大的鮮肉包子。我忍不住大快朵頤,誰知吃著吃著,包子裏的肉團突然掉到地上。我深感委屈,眼中的淚花不停地打轉。這時候,她立即用笨拙的腳步跑回攤子,重新買了兩個包子給我。從此以後,曾祖母都會為我買肉包子,那是我每一天最渴望的時光。
可惜,兩年前她在睡夢中離開了。由於疫情的關係,我未能去見曾祖母最後一面。當時的我,幾乎每天以淚洗面。而在某一天,我翻閱了《文學裏的古早味》一書,彷彿找到了心情的寄托。這本書收錄了澳門本土作家書寫美食的文章,充分體現了城巿作為「美食之都」的特色。文字之中,大部分是作家透過品嚐美食的方式,以回憶童年時的快樂,散發出濃厚的親情暖意。
其中,讓我最為深刻的是作家太皮《內疚的菠蘿蜜》的文章,那是一篇有關他和爺爺的故事。原來,我的曾祖母和太皮的爺爺一樣,在孫子長大後因為身體的原因,便移居到異地生活。在作者的小時候,他誤會了媽媽的意思,於是奪走了爺爺的菠蘿蜜核而感到愧疚,於是我腦海浮起肉包子的記憶。在作家川井深一的《思慕微微虱目魚》中,提及自己在中學畢業後便離開了家鄉,嚮往過着都市的生活。所以,她的父親知道女兒即將要離開,故而每晚都會坐在床邊看着作者入睡才能安心,還以虱目魚的味道以表思念和不捨。可惜的是,少年時期所待的美麗夢境,卻慢慢地和現實接軌,開始變成令人感到恐懼的夢魘。在她離鄉後的一陣子,父親的臉已經不在床邊安慰自己了。
所以,在我們生命的路上,總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記憶被忽視了。然而,它透過食物的滋味,穿梭在作家與文字之間,讓我們感受周圍所流露出來的點點愛意,看見它是如何照亮我們的人生旅程。此刻,我還是保持着習慣,下課後吃一顆大大的肉包子,恰似曾祖母仍然在身旁,使她成為那一縷温煦的陽光,繼續温暖着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