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異鄉到家鄉——慶祝《澳門基本法》頒佈三十周年

羅智祥

爸爸握著我的手,聲音溫暖而堅定,像是明亮的燈塔照亮了我心海的一片黑暗。他說:「不要緊張,同學們一定會與你融洽相處的。」我噙著淚水,半信半疑地停止了為時半小時的哭泣。在這未知的教室門前,我深吸一口氣,帶著淡淡的忐忑與期待,踏進了新的學習之地。

我生在珠海,童年的日子也在海風和陽光中度過。四歲時,爸媽決定讓我越過這座海峽,來到澳門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學習。我曾在珠海的幼稚園裡度過一年的時光,對於新的學習環境,內心滋生了深深的抗拒。

新學年各學校明天起陸續開課交通料繁忙家長學生提早出門- 澳門力報官網

然而,我對新環境的恐懼與抵觸並未成為現實。當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同學們的掌聲如同春日的陣陣熱風。時間的河流帶著我們一同前行,我與他們悠然遊走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地成長著。不過,我這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在小學三年級的一節常識課中,被突如其來的「風暴」給「摧毀」了。

上課鈴聲催促著同學們回到座位上,老師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澳門的組成部分。起初,班上還保持著安靜,但隨著老師的話題由北區聯繫到了關閘口岸,再扯到了澳門的新移民,教室裡的氣氛突然變得異常緊張。這時,一位同學悄聲問我:「你不是新移民嗎?」我問他從何處得知,他說是通過名字的拼音看出來的,之後更突然大聲喊出:「志麟是新移民!」那聲音之大,仿佛足以讓隔壁班的同學都聽到。也不知是否太興奮,他一下把我的桌子推倒了,老師與同學也將目光投向了我們。

老師示意我們面壁罰站,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學校受到懲罰。在那一刻始,我感覺自己像是被眾人唾棄的罪人。我的臉在羞愧中漲得通紅,在同學的哄笑聲中,低著頭走向了教室的一角,背對著他們面對著冰冷的牆壁。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簇擁著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甚麼。過了一會兒,他們像是突然失去了興趣,紛紛散去。我本以為他們對這件事已經不再上心,於是拉著好朋友準備去買點心。可是,他突然甩開我的手,冷冷地說:「你自己去買吧,我不想吃。」另外一位不熟的同學還附和:「哼,大陸人!」

過了幾天,老師又上常識課了。他特意把話題繞到了新移民,還唸了一句我們都聽不懂的話:「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在澳門居住連續七年以上的中國公民,就可以成為永久性居民。」同學們不明所以,但我仿佛驀然開朗,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老師接著說:「大家都是澳門居民,只不過是存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的區別。可即使是非永久性居民,只要按照規定,很快也能搖身一變,變成永久性居民。這可是《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寫的呢!」這間人聲鼎沸的教室瞬間鴉雀無聲,每個人似乎都意識到《基本法》的不平凡。

自此以後,同學們再也沒有因為我是非永久性居民而嘲笑我。先前的爭吵和嘲笑,如今已是過眼雲煙,他們再度拾起和我之間的友情。現在,我再次站在新學校的教室前,與以前不同的是,我帶著自信與勇氣走進了教室。我知道,無論是澳門還是珠海,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同樣熱愛這片土地,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我也明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也深深地融入了中國的大家庭,在《基本法》的陪伴下,攜手踏上新征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