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邁向太空的壯麗征程

李迪朗

我仰望星空,欣賞點點繁星,發現天空是如此浩瀚又漆黑,神秘又美麗……

從人類誕生開始,我們從沒有停止對未知的探索。早期的人類探索洞穴,到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發現新大陸。現在,我們把目光投放在那神秘的宇宙,像我國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頂尖的地位。但你可知道,祖國的航太事業比起蘇聯和美國等國家足足晚了四十年!儘管如此,在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努力之下,祖國在短短幾十年間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上世紀的五十年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成立後,中國航空事業正式踏上壯麗的征途。在發展的初期,當中國對宇宙還處於摸索的階段,美國已經在想如何登上月球了。然而,我國的科學家依然共同努力,發奮圖強,堅信可以趕上世界航天發展的步伐。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終於在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在隨後的二十年裏,中國透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將多顆通信衛星發射上太空,成績有目共睹。

另外,載人太空飛行的想法早在七零年代已被提出,可惜當時我國的航天事業依然是在初期的階段,導致這個夢想一直未能順利啟航。直到一九九二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被正式立項,“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太‘三步走’發展戰略,代號為‘921’工程。三十年來,工程相繼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等載人航太領域關鍵技術。”其後,國家在神舟系列的火箭也取得圓滿的成功,順利的將一批又一批的航天員接載返回地面,另在二零一一年,重達8.5噸的天宮一號發射成功,這也是我國進入太空實驗進程的標竿。

在同年的十一月三日凌晨,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成功完成。在科學家神情嚴肅又緊張的氛圍之下,大家都不禁一起高呼這完美的結果。接下來,神舟九號和十號等等火箭也陸續成功升空,而我國在太空站建立了首個太空實驗室,這又是一項祖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

我相信,當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將聶海勝等人送到太空後,以及當他打開通往天和號核心艙的瞬間,這也是標誌著中國人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國家的太空站。這太空站已運行了十年,在不久的將來更會擴建更多的艙段。在我看來,科學家們一直努力進行相關科學的研究,一邊為我國青年進行“世界上最高的課堂”的授課,而且內容有當有趣,包括探究太空自行車、微重力下的細胞實驗和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和科學原理。如今,我看見國家的航天發展表現出富強且活力的一面,相信它在莘莘學子的心裏,已經埋下了一顆探索太空的種子,等待其發芽,等待其成長,讓我國的航天夢散發出更為耀眼的光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