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往事

謝嘉君

我第一次翻開《草房子》的時候,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那年夏天盛烈,白樺樹下是我最愛的秘密基地。樹蔭斑駁,陽光透過枝葉在我膝上留下斑斕的光影;蟬鳴夾雜著翻書的沙沙聲,熱浪中我屏住呼吸,任由文字在眼前流淌。
跟著調皮的桑桑,我常常游蕩在書中的油麻地,流連於綠水青山。靜謐的村落裏有成群結隊的白鵝在岸邊嬉戲,老槐樹下有村婆婆們坐在一起搓豆腐聊天……每當這時候,我心中便升起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這個世界是那麽美好,美好得仿佛永遠不會有盡頭。
那年夏天,我翻開的不僅是《草房子》本身,更是通向一個美好純真世界的大門。每逢放學回家,我總是迫不及待地再次拿起這本書,和淘氣的桑桑一起翻山越嶺地探險、搗蛋。陽光透過窗欞在書頁上跳躍,我的心也跟著他歡騰。然而我的童真還不足以讓我看到,這番淳樸祥和的田園生活下,隱藏著無數不爲外人所道的辛酸血泪。我被筆下美好的田園風光深深吸引,未曾發現草房子背後的荊棘。
我還需要更多歲月的洗禮,才能在成人的世界裏找到兒時讀過的故事……
直到前不久,我又一次翻開這本書。朦朧中我看到了青葱歲月的自己,在泥濘小路上奔跑。當我追上那個小小的身影時,他正蹲在地上,望著路邊一個破舊的草房子出了神——我記得那是秦大奶奶艱辛一生換來的家——這時,忽然注意到不遠處豪華的新校舍,我才恍然大悟秦大奶奶被奪走土地的慘劇。
我轉過身,看見素服的杜小康在河邊洗舊衣服。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體格健壯的模樣,手腕骨瘦如柴,臉頰明顯凹陷下去。我記得他小時候最討厭洗衣服,家裏的洗衣婆伺候他如皇帝一般。而現在,他手上的動作却十分熟稔,一塊塊衣服在粗糙的石板上反復摩擦,泛起陣陣白沫,河水很快就被染得污濁。杜小康家道中落的痛一下子涌上我的心頭——他不得不輟學幫家打零工,忍受其他孩子的白眼與欺淩。
我跟著文字的指引,來到了油麻地小學。只見校園裏的大樹下,三五成群的孩子們正興高采烈地討論著什麽。我凑近一看,一個瘦小的身影正彎成大駝背,頭頂禿得發光,正是兒時的禿鶴同學。我還記得他小時候總被同學嘲笑禿頭,這會兒他已經長大成人,却依舊身負殘疾,被周圍的孩子指指點點……看到這一幕,我的心猛然揪緊,兒時對禿鶴的無意揶揄在此刻顯得無比慘痛。成長於草房間的我們,似乎終其一生未能翻過那層陰影——然而終歸要有人去承擔;我告訴自己,這也許就是成長——你離開了草房子,却依然懷念著那些時光;開始承擔起這個世界的荒凉,却仍在書中尋找兒時的真誠與陽光。
於是我終於明白,本該簡單的文字背後,承載了太多不爲人知的故事。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座草房,裝點著我們最赤誠的年華。然而終究有一天,我們將離開這些青葱歲月,走向人海茫茫。而當我們在塵埃中漸行漸遠時,也許會在某個瞬間驀然回首,發現身後草房依稀。我們聽見童年的自己在那片油麻地裏嬉笑,頭頂是雲淡風輕的藍天白雲——我們終究會明白,一切痛苦都只是青春的過客,而純真與幸福,才是人生最好的驛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