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開山島——觀《守島人》有感

王健成

“人這一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題記
一場風暴席捲著東海岸線上的孤島,好似那奪命的強盜。小島的中央,是屹立在風雨中卻又殘破不堪的木屋。雷雨交加之中,只見屋中沖出一個身影,提著一面嶄新的國旗拼命似的沖上燈塔。確保國旗升起後,他才提起被雨水沖泡過得饅頭,狼吞虎嚥地吃著。但相對於“開山島”環境的艱苦,孤獨才是那份籠罩他的窒息與絕望。
“為什麼別人不上島,我們上?”是三十二年來王繼才聽妻子說過最多的話。即使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他所忍受的這份苦難也並不值得我們的歌頌。但值得我們讚頌的,是讓我們在苦難中堅持下來的精神。王繼才最初也曾有過退縮的想法,但放棄二字在經歷暴風雨的錘煉後已然不見,留下的只有“島主”那清澈而又無比堅定的雙眼。這份堅定的信念仿佛萬丈光芒般照耀著王繼才,光照下的是一位皮膚粗糙的大叔,但他卻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守得故土方一天,竟覺世間近千年。王繼才用了他的一生來詮釋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國情懷以及中國夢的精神。《守島人》中的王繼才讓我聯想起《老人與海》中的聖地牙哥。在我看來,《守島人》除了具備《老人與海》中所體現出人類在對抗大自然中不懈生存、抗爭的歌頌,更展現了中華民族深沉恒久的家國情懷。這是大國崛起、萬眾一心的時代脈博。
當王繼才的兒子最後一次在海軍艦艇上隔著汪洋大海對父親致以最崇高的敬禮,這位守島三十二年的“島主”便依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保家衛國的火炬傳遞到了下一代的手中。王繼才在望遠鏡前倒下的瞬間,就像是為全片所有“人海交戰”的情節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只見王繼才的手緩緩垂下,映入眼簾的只有日記本上的那句“人這一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不虧心,就不白活”。
《守島人》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電影中將人民楷模王繼才與妻子守衛孤島整整三十二年的動人事蹟展現的栩栩如生。在這其中並沒有過多把王繼才粉飾成“英雄”,而是更多地描繪著海島上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與家人的骨肉分離的場景;夫妻間相互陪伴執著的愛情;子女與父母間無法言語的親情;姐姐對家庭以及對弟弟的深深的愛和責任感;領導與王繼才之間的兄弟之情;漁民對王繼才的感激報答之情。點點滴滴幸福的瞬間,都匯成一份無言的感動,體現出一份無言的堅持。
細細品味這份“守島”的夢想,我漸漸明白,它既是內心的自省,也是對自我的堅守。這個世界變幻無常,但我相信自己的堅定信念將是我前行的動力,夢想將是我不息追求的目標。
或許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懷揣著一份“守島”的夢想。這無關乎身份和地位,而是心中最初的那份理想;是孤獨歲月中的我們對抗生活與命運的堅守和抗爭。“守島”這一過程又何嘗不是每一個奮鬥中的你我人後的樣子。這樣看來,每個人都是王繼才,心中懷揣著一座屬於自己的開山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開山島,它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寶藏,是我們初心的象徵。當我踏上這座孤島,我的靈魂仿佛得到了自由,那是一種對抗生活和命運的力量,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座開山島是我奮鬥的起點,是我追求夢想的彼岸。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會輕易讓我得到我想要的,但我願意為之奮鬥不止。守島並非易事,風暴的襲擊和巨浪的衝擊讓我屢次陷入困境。然而,我從未退縮,我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每當黑暗籠罩孤島時,我將點燃燈塔上的燈火,照亮著整個島嶼。我堅信,在每個人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盞這樣的燈,只等待我們去發現和點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它是我們的歸宿,是我們靈魂的港灣。只有堅持自己,才能在這片汪洋大海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航向。願我們永遠懷揣夢想,守護心中的開山島,與浩瀚的世界相擁,勇往直前,綻放生命最美的花朵。儘管風雨依然刺骨,海浪依舊咆哮。但是開山島上的國旗,每一天還是會照常升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