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家
從小,我就是個猶豫不決的人。記得每次放學後站在飲料店前,看著琳瑯滿目的菜單,從珍珠奶茶到水果茶,總是要反覆考慮十幾分鐘才能決定。就連在超市挑一包餅乾,我也會站在貨架前來回比較價格,裡面餅乾的數量,最後還是不能作出決定要讓家人或朋友來幫我選擇。選擇困難症,伴隨著我成長,直到現在,每當我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出重要決定時,那種熟悉的焦慮感又回來了。
升上高中後,發現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都有著明確的方向。有人下定決心要讀醫學,有人想攻讀物理。每當他們說未來時,眼睛總會閃閃發亮,而我連真正喜歡甚麼都說不出口。還有,家人們問起我有關未來志向時,我也只能隨便地應付幾句。其實不是不想決定,而是害怕選錯。每次打開大學科系介紹手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飲料店的菜單一樣,看得我頭昏眼花。
回想起初一那年,因為老師的推薦,我加入了學校的拍攝社團。記得第一次拿起相機時,我的手抖得厲害,構圖也很糟糕。但老師沒有笑我,反而說:“鏡頭就像人生的選擇題,你需要決定把甚麼放進畫面,又要把甚麼留在外面。”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漸漸學會了用鏡頭說故事。從拍攝校園短片到製作比賽影片,每一次剪輯都要做出無數選擇。奇妙的是,在拍攝時不需要過多的選擇就可以作出決定。
前陣子,老師突然問道有沒有想過往大眾傳播發展,我愣住了。她接著說:“你總是能捕捉到最動人的瞬間,大學裏能學到的東西會讓你看得更遠。”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起老師的話。經過飲料店時,這次我沒有猶豫,直接點了最常喝的水果茶。突然明白,選擇困難不是因為選項太多,而是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現在的我,終於在鏡頭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未來的方向。
儘管以後我可能還會為小事糾結,比如中午該吃的麵還是飯。但至少現在,關於未來大學應選讀甚麼,我能堅定地選擇大眾傳播這個學系。雖然不知道這個決定對不對,但就像老師常說:“與其在原地猶豫不決,不如先邁出第一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