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滋味

甘宗益

有一天傍晚,我如常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之間,有一陣香味鑽入我的鼻子——那是包子的味道!於是,我追尋香味來到一位攤販面前,看到一個又一個香噴噴的包子,肚子也發出咕嚕的聲音。當然,奶奶的身影也在我腦海浮現。

從小到大,由於父母工作很忙,我都是由奶奶照顧我的起居生活,而她最拿手的菜就是弄包子。奶奶是河北人,爺爺是天津人,他們結婚以後在天津生活。所以,她包的包子是天津口味。在我眼裡,天津特產狗不理包子可遠遠比不上奶奶的包子。

我一直對這門手藝充斥著好奇,試想一團白色的麵糊糊,為什麼在蒸過之後就能變成香噴噴的包子?這個問題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我八歲那年才解開謎團。

“奶奶,這坨白色的東西是什麼啊?”

“傻孩子,這麵粉是用來做包子的。”我只見她左手拿起一張麵粉皮,右手則夾起一團肉餡,再把肉餡放入麵粉皮裡,隨後往裏一壓弄成一個扁扁的球體,再捏上十八個褶子,於是一個包子就這樣完成了。

“這麽簡單嗎,我也會呀,那就讓我試試吧!”說罷,我就模仿她的動作,顫顫巍巍地往裡面舀了一團餡。不過,可能肉餡太多了,怎麼也包不起來。我只好又用勺子把餡兒弄出來一些,再來就是歪歪扭扭的捏上十八個褶子,就這樣一個形狀怪異的包子就做好了。我不會否認,奶奶做的包子是完美無瑕的,我做的就顯得發育不良,更讓她啼笑皆非。

“哎唷,我做的怎麼不像奶奶的嘛。”我嘟囔道。“你這孩子才學了多久,我可是有五十多年的經驗呢!其實,你爸小時候也像你這樣,因為愛吃包子才學這門手藝,而且花的時間也不少喔。”沒有多久,我們笑起來了,奶奶慈祥地的鼓勵記憶猶新,我臉上的麵粉也讓她難以忘懷。

後來,奶奶回天津老家了,我再也吃不到她的包子了。最後,我一天三餐改由父母負責。記得某一天中午,父親為給我做了一碗番茄雞蛋麵,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金黃色的炒蛋搭配火紅色的番茄,可我嘗了一口之後,覺得味道淡了不少。“哇,爸爸,你忘記放鹽了啦!”確實,奶奶的孩子做的飯,跟他母親做的委實有天壤之別,而且經常忘記放鹽,不然就是重複放鹽,害我每次吃飯都充滿“驚喜”。母親雖然做飯也很好吃,但她是廣東人的關係,天津口味的包子還是難以複製。於是,我越發懷念奶奶親手做的包子,越發懷念有她的日子。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隱約記得以前在家裡經常聞到這股味道的,我急忙打開大門想一探究竟。推門之後,就看見廚房裡站著那道熟悉的背影——彎曲的背,粗糙的手,還有白花花的頭髮!我立刻上前撲到她的懷裏。

街道兩旁的秋葉發出蕭瑟的聲音,“小夥子,包子你想要幾個?”記憶瞬間變成包子的肉餡,“嗯,請給我來兩個包子!”黃昏依舊,想起父親提醒我早些回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