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味──讀《一片祥雲下的小城》有感

黃欣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飲食文化的講究足以體現在方方面面。中華飲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流傳地域廣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曾經,我嚮往著不同地域孕育出的各大菜系:川菜、粵菜、客家菜……感嘆於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而在幾年前,我踏足澳門這塊土地,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別有風味的景象……

不唯一、不獨尊、不排外,中西各種文化和諧共榮、百味紛呈──這便是我在《一片祥雲下的小城》所看到的澳門。而揚名海外的澳門美食,又象徵著什麽呢?書中亦告訴了我:“澳門菜餚已經變成最能體現文化包容的美食系譜。”在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澳門之所以能在幾百年來展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便是因爲這座小城以兼容並蓄的胸懷包容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包容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記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酸甜苦辣,演繹著每天堅持做蛋羹的老人辛勤勞碌的人生,烙印著醬油園老闆祖輩們的共同記憶,記載著土生葡人紮根澳門以來的思鄉情切,觀察著無數過往的生活方式,無數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澳門美食是如此胸懷寬廣,無聲地記錄著本土居民珍重的記憶。文化共融,讓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及本土居民在不斷的時代變遷中有了精神寄託。

在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裏,高檔的西式餐廳必不可少,而當我看到“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在澳門河邊新街一帶還有大排檔,完全是另一番風味”這句話時,才回想起剛來到澳門時,街邊不時見到的露天而設的大排檔,雖沒有西式餐廳豪華精緻的裝潢,卻呈現出一番新鮮熱鬧的人間煙火氣。圓桌前的人們穿著樸素,在不起眼的店鋪前,與三五知己聚在一起談天説地,像是結束了一天打工生活後的忙裏偷閑,別有一番李白詩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爽。平民百姓在在品嘗了一天生活的酸甜苦辣後,與朋友把酒談天,盡興而歸。而小城中的美食又是如此平易近人,傾聽著繁忙市井中各種角色的人生百態。

在澳門的幾年來,我品嘗了各式各樣的佳餚美味,反而愛上了早餐店裏最平凡的一碗粥,它沒有高檔餐廳裏的酸甜苦辣,卻是我從小到大每日的早餐。遊客來澳門,總是第一個想到葡國雞、馬介休等世界各地的名菜,但是,人們總會在品嘗過中外名貴菜餚後,反而開始懷念最淳樸的味道,在看過無數繁華景象、品嘗過人間百味後,開始懷念自己的根脈。畢竟“人間有味是清歡”。一碗熱氣騰騰的粥,隱隱地帶著我的鄉愁,成為了我內心的情感依歸。

我漸漸發現,美食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化象徵,亦是當地人們矢志不渝的精神寫照。澳門美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澳門相容並包的文化象徵,在瞬息萬變的歲月裏承載著無數土生葡人、無數移民的精神寄託,無聲地記錄著人們的生活百味──澳門之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